这些防疫科普小知识,你都get了吗?

3月2日-4月18日,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新闻广播科学家族工作室制作的“科普60秒”短音频在AM990、FM93.4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中播出 。 节目邀请专家介绍防疫科普小知识,关注病毒、检测、心理、消毒以及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注意点等问题 。
一起来听↓
病毒是怎样让人生病的?

这些防疫科普小知识,你都get了吗?

文章插图

病毒的特点决定了其入侵人体后,要利用人体细胞内的资源来复制自身 。 复制足够多的数量之后,原宿主细胞也就死亡了,释放出来的更多的病毒再去感染其他细胞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应战,调动各种免疫细胞来清除病毒 。 免疫系统的“应战”,会使感染病毒的部位血管变得通透、血液流速增加,病人会感觉发热、乏力、干咳,乃至呼吸困难 。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发炎”,新冠病毒的一个特点是可能引起“炎症因子风暴” 。 炎症风暴的形成不仅使肺的换气功能受损,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症,还会使全身其它器官受累,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
——程树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老师
病毒核酸检测方式有哪些?
这些防疫科普小知识,你都get了吗?

文章插图

病毒核酸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有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 。 测序就好像拍全身照,可以把核酸密码链上全部的碱基序列搞清楚 。 比如,在新冠疫情初期,面对新的病原体,科学家利用测序技术很快就得到了病毒的核酸序列,为病毒检测试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测序成本高、耗时长,不适合在临床上大规模开展 。 另一种常用的是荧光定量PCR技术,他就像拍大头照,虽然不能测出病毒的所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识别特定的核酸片段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这种技术操作相对测序来说更简便、更快速 。
——郭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
防御病毒,
与人交谈的安全距离为什么是1米?
这些防疫科普小知识,你都get了吗?

文章插图

关于防御呼吸道病毒我们建议与人的交谈距离为1米,这主要是文献研究的结果 。 因为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像新冠病毒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和飞沫接触传播,飞沫主要是人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候可能会将一些带病毒的飞沫颗粒扩展到空气中,但是这个飞沫一般比较重,在空气中不会漂浮,一般会很快沉降,所有它飞行距离比较短,一般认为不大会超过3英尺也就是1米左右的距离,所有与人交谈时保持一米的距离是比较安全的,可以大大降低经飞沫传播这个传染病的机会 。
——孙晓冬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如何合理使用消毒剂?
这些防疫科普小知识,你都get了吗?

文章插图

只有在没有条件洗手的时候才需要用酒精等消毒剂,在有条件用非抗菌肥皂和洗手夜洗手的时候,我们都不需要用消毒剂 。 我们进办公室,回家后都必须洗手,进门前衣服鞋子换掉,这样就不用消毒剂喷衣服和鞋底 。 去医院就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手不要乱摸,实在触摸了不确定物体,就用酒精棉片等先处理一下 。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揉眼睛、吃东西前,更要洗手,这个哪怕疫情结束都是必要的 。
——刘莉 上海医工院药理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复工复产有序进行,
哪些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必须戴口罩?
这些防疫科普小知识,你都get了吗?

文章插图

从业人员大概分这几种情况,一种依据职业规定和有关规定他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戴口罩的,比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另外像餐饮、美容美发等等这类的人员,再有现在疫情防控这种情景下的从业人员需要戴口罩的,比如像小区的物业仍然需要在给进入人员量体温的时候需要戴口罩的 。 再有像公共交通,比如地铁、火车、机场、公交车、出租车这类的服务人员和司机,他们也是需要戴口罩的 。 再有一类就是从事和疫情防控相关的这些人员 。

推荐阅读